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 结果 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 结论 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减压清理术. 如何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稳定,尽快康复,以最少的并发症和最低的经济负担,获得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目标[1-3]. 2000-09/2004-03我院开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ED)手术375例,其中120例有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进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 现将随访到的98例作一短中期疗效的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5侧成年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吻合的位置、外径及长度。  结果   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内侧楔骨内侧有一较恒定的吻合,并把这一吻合支暂命名为足内缘动脉弓。形成足内缘动脉弓占82.8%(29侧),吻合处外径为(0.65±0.21)mm,长度为(2.63±0.71)mm;未发现吻合动脉弓占17.2%(6侧)。  结论 以足内缘动脉弓为蒂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可以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标准评分为(69.5±2.1)分,平均年龄(35.3±1.3)岁,从受伤至受伤干预后的时间4~8个月,平均时间为(5.31±1.04)个月,采用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围手术期从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进行康复护理后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时间13.7个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为3~12个月,平均时间为(5.03±1.03)个月,恢复到正常运动时间为6~18个月,平均时间(8.31±1.30)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6.3±1.6)分,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0%。 结论 前中后期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跟腱断裂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次断裂的发生,对促进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症患者36例,入院行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及阻滞术,根据症状及患方意愿,22例行Ⅰ期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Ⅰ期手术组),另14例出院后因症状复现而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设为延迟手术组。记录治疗前、阻滞后1d、再入院前(延迟手术组)、手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患侧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VAS和OD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且维持良好并呈持续下降趋势;VAS术后6个月较术后1 d改善明显(P0.05);ODI术后1 d与术后3个月、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手术组阻滞后1 d的VAS和ODI优于Ⅰ期手术组。延迟手术组再入院前VAS和ODI较自身阻滞后有显著升高。两组术后各个时期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自身治疗前和(或)再入院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损伤,仅2例出口根刺激症状者于短期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使用选择性神经根管阻滞治疗效果持续性可能欠佳,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 结果 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 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 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 结论 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8.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扩大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3侧成尸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及吻合弓的位置,外径,长度。 结果 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有3个较恒定的吻合。跗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粗隆后缘发出1条动脉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命名为足外缘第1动脉弓,起点外径(0.7±0.1) mm,占54.5%(18侧);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与足底外侧动脉在外踝前缘下方和外踝后缘下方有2个吻合支,命名为足外缘第2动脉弓和足外缘第3动脉弓,起点外径分别为(0.9±0.1)mm和 (1.0±0.2)mm,分别占 88.0%(29侧)和78.8%(26侧)。 结论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的足背外侧岛状皮瓣可修复足底外侧,跟外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 结果 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 结论 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椎间盘突出髓核除及神经根通道减压清理术.如何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稳定,尽快康复,以最少的并发症和最低的经济负担,获得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目标.2000-09/2004-03我院开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ED)手术375例,其中120例有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进行椎问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现将随访到的98例作一短中期疗效的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